住在京都的日子,日常大多平淡。巷口的超市、鴨川河畔騎腳踏車、固定去的食堂與菓子店,都是生活的背景。
去年的夏天,天氣一如往常的炎熱。日本沒有仙草冰跟檸檬愛玉能解暑,忽然想起老松的夏柑糖,一直都很想知道它是什麼味道,於是跑了一趟大丸百貨,在老松的專櫃買了一顆。那時沒多想,只覺得它顏值很高,價格不便宜,但很期待它的味道。
回家切開、吃下第一口的時候,口感和味道都非常清新可口。一邊吃,一邊開始好奇它到底是用什麼做的?誰發明的?後來一查,才知道這顆叫做「夏柑糖」的甜點,原來背後還是有故事的。
「夏柑糖」是什麼?外觀是橘子,裡面是清爽的驚喜
夏柑糖,是老松於大正時代(1912-1926年)所創的夏季限定和菓子,靈感來自於「延長夏柑賞味期」的巧思。由於夏柑這種柑橘雖然香氣濃郁,但熟成期短,氣溫一高便容易腐敗。因此,職人便想出用寒天將果汁凝固、再倒回果皮中冷卻定型的手法——這種既保留水果風味,又能延長保存時間的作法,被譽為是傳統和菓子精神與創新技藝的結合。
這顆和菓子外觀就像一顆真實的夏蜜柑,上面貼著手寫標籤,打開包裝的過程充滿儀式感,就像在親手剝一顆果實。切開後,內部是淡淡透明、用寒天製作的果凍。吃第一口時,淡雅的酸味最先浮現,不刺激,帶著水果自然的清香;隨後是一點甜味,最後是微微的苦,就像柚子皮那種乾淨的尾韻,非常回甘,也讓整體味道更有層次感。這樣的味道或許無法討好所有人的味蕾,但對不愛甜膩、喜歡天然果味的人來說,應該會很對胃口。
說到夏柑,這種柑橘在日本早於江戶時代就有培植,因為風味偏酸,過去多用於醃漬、調味或加工點心,直接食用的情況較為罕見。將它拿來製成高雅的和菓子,也算是京都職人獨到的創意巧思。
而特別的是,老松所使用的不是一般市售常見的『甘夏』品種,而是酸度與苦味更為明顯的原種夏蜜柑,來自山口縣萩市與和歌山的契作農家。每顆果實都需手工挖空、榨汁、過濾,與寒天與砂糖混合後再回填果皮、冷卻成形,全程皆為手作,加上原料本就稀少,使得這款甜點無法大量生產,每年只有春夏才有,錯過就只能等明年。
夏柑糖的靈魂:寒天工藝與茶席文化
有別於西式果凍大多使用明膠(吉利丁),日本傳統和菓子則擅長運用寒天。這不僅因為其純植物性來源符合齋戒文化,更因為寒天自江戶時代起便在京都大量流通,成為京都和菓子文化的根基之一。老松對寒天的運用可說是職人級的精準,每一顆夏柑糖所呈現的清澈、滑爽、不黏牙的果凍口感,吃起來比果膠更輕盈、清涼,正適合在悶熱的初夏中解渴消暑。
這樣的風味也恰巧與日本茶的性格互補。不論是抹茶、煎茶,甚至冷泡茶,夏柑糖都能自然地與之應和。它也經常出現在茶道活動中,成為季節限定的茶席點心——一口果凍、一口茶,恰到好處地發揮了 お茶請け 的角色(搭配茶的甜點),用和菓子的酸甜與清香來 引き立てる 茶的風味(讓茶味更明顯)。
從外觀來看,夏柑糖以整顆夏蜜柑為容器,透明果凍在陽光下微微透光,被譽為「和菓子中的寶石」實不為過。但這個稱號不只形容它精緻的外型,更反映了它背後蘊含的稀有性與高工藝價值。
每一顆夏柑糖皆由職人手工製作,從契作農家篩選來的山口縣萩市原種夏蜜柑開始,榨汁、過濾、調和寒天、填回果皮、冷卻成形——每個步驟都細緻而講究。這種工藝講求的不只是味道,還有時間的掌控與對細節的堅持,使得產量極低,每年一開賣便被列為京都必吃和必買伴手禮之一,錯過當年就只能等明年。
夏柑糖也因此經常出現在NHK、美食雜誌與京都旅遊指南等媒體的「夢幻和菓子」特集中,被形容為「最能代表京都夏天的甜點」。有趣的是,在講究季節感與儀式性的日本文化裡,夏柑糖還被部分收藏家視為「食用藝術品」,每年定期收藏限量批次,有時甚至會保留完整包裝長期冷藏。這些收藏家重視的不只是口味,更在意果皮紋理、標貼筆跡中體現的職人精神——這樣的情懷,也曾在美食紀錄片中出現,被稱為「食的風雅異趣」。
也因為保存期短、運輸困難,夏柑糖幾乎不可能大量出口,僅有極少數海外高級日式甜點專賣店或展會上才偶爾見到,有時甚至被當成展品陳列,吸引甜點迷排隊拍照。這樣的珍稀性,讓它不只是一顆點心,更是一種儀式體驗——透過它,不僅品嚐了夏天的味道,也感受了京都職人所凝聚的時令美學。
關於老松|不只是百年和菓子老舖
創業背景: 明治41年(1908年)創立,本店位於京都最古老花街「上七軒」,鄰近北野天滿宮,充滿藝伎與茶屋文化氛圍。
御用菓子司: 曾為九條家、冷泉家等公家御用,昭和天皇即位時更是指定供應宴會和菓子。
和菓子哲學: 強調和菓子是人與人之間的文化橋梁,重視四季、祭典與贈禮的情感。
創新與傳承: 除了夏柑糖等經典款,也不斷開發現代創意和菓子。
茶房與體驗: 嵐山本店設有茶房,可在庭園中賞景品茶,並偶爾舉辦和菓子手作體驗。
產地契作: 夏柑糖使用的夏蜜柑來自與萩市、和歌山的契作農家,保留原種風味。
現任當主: 第四代太田達先生同時是茶人與文化推廣者,任職於有斐斎弘道館,致力推動茶道與學問。
整體來說,老松的夏柑糖吃起來不花俏,也不靠甜味討喜,而是以酸、甜、苦之間的細膩平衡取勝。果皮當作容器,除了令人會心一笑的巧思,更保留了水果本身的香氣;而寒天果凍的清爽口感,也讓整顆甜點從裡到外都很有夏天的感覺。最後那一點淡淡的苦味,就像畫龍點睛的悠長尾韻,是讓這款甜點回味無窮的關鍵。
其實老松除了春夏限定的「夏柑糖」外,有時也會依照時令推出其他以整顆果實為容器、寒天果凍為主體的甜點。例如夏末到初秋會登場的「晩柑糖」,就是選用河內晩柑(又稱河內柚、日向夏等晩柑品種)為基底製作。晩柑本身甜度較高、苦味較淡,果香柔和清新,適合不嗜酸、喜歡溫潤果香的人。雖然有些人覺得晩柑糖比起夏柑糖少了一些個性,但它也是頗具特色的季節限定小眾選項。
夏柑糖與晩柑糖兩者皆以整顆水果挖空後填入寒天果凍,再放回果皮中冷卻成型,都是限量供應、無法大量生產的珍稀甜點。以下為簡單對照:
| 品項 | 市場評價 | 體驗 |
|---|---|---|
| 夏柑糖 | 受歡迎度非常高,酸甜平衡、大人味、珍稀感 | 每年搶購、必買伴手禮 |
| 晩柑糖 | 受歡迎度中等偏高,柔和清爽、葡萄柚、苦甜 | 適合怕酸或喜歡新口感的人 |
這類和菓子的推出時間與品項,會根據當年的水果產地狀況而有所變動,每年都可能出現不同的限定版本,例如「山人艸果」等新品,也讓老松的果實寒天系列在保留經典之外,增添了不少季節的驚喜感。換句話說,春夏吃不到夏柑糖的時候,還是可以期待其他果實點心登場,讓人每年都有新的期待。
購買資訊|老松夏柑糖哪裡買?快速整理
☞ 販售期間:每年 4 月初起,至夏季中旬(約 6~8 月),依當年產季為準。
☞ 保存方式:冷藏保存,未開封約可放 4~7 天,開封後請儘快食用(應該當下很快就吃完)。
☞ 購買方式:一般在老松的專櫃都能現場買,若缺貨,建議提前預約。
小提醒:果皮極易吸附異味,建議用密封袋冷藏,避免與味道重的料理一起存放。攜帶出門建議再包一層保鮮膜。
📍販售通路與特點一覽
| 銷售通路 | 地址 | 特點 |
|---|---|---|
| 嵐山本店 | 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嵯峨天龍寺芒ノ馬場町20 | 本店限定、風景佳。有日式庭園與座席。 |
| 北野本店 | 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區今出川通御前西入社家長屋町675-2 | 可順路參拜北野天滿宮 |
| 大丸京都店 | 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區四條通高倉西入立賣西町79 | 交通方便、數量有限 |
| 季節百貨專櫃 | 高島屋、伊勢丹等。依年度異動,請見官網公告 | 每年不同,建議查詢官網公告 |
如何品嚐老松的夏柑糖
冷藏冰鎮:前一晚放冰箱,風味更清爽香郁。
切法:建議橫切如剖柚子般,再切小塊,果皮可直接當作盛裝的碗,拍照漂亮。
搭配茶飲:抹茶、煎茶或冷泡茶最搭,想變化可加些鹽或幾滴日本酒。
細細品嘗:慢慢咀嚼,感受結尾的微苦層次。
分享更好:切小塊與朋友共享,增添樂趣與回憶。
還有些愛好者會嘗試加幾滴梅酒、搭配鹽豆大福,玩出鹹甜交織的創意吃法。
一顆甜點,藏著京都的氣味與節氣
對於不太愛甜膩和菓子的朋友們,不妨試試夏柑糖。老松的夏柑糖不走華麗路線,但它的滋味清新又脫俗,讓人難忘。
如果你來京都剛好在春夏之間,又剛好在大丸百貨或嵐山附近,那麼真心推薦到老松買一顆回飯店與同行親友一起品嚐。它應該會是讓人很有記憶點,而且吃完會有種會心一笑、滿滿幸福感的日本點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