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搬來京都之後,特別是第一年,很多在地人習以為常的生活節奏,對我們來說都覺得很奇妙,甚至有點困擾。像是「國定假日」這件事。
以前從沒仔細想過,放假也會帶來困擾?國定假日不就是大家一起放假,有什麼好困擾的呢?但問題就在,很多時候,即使行事曆上標註了某個「節日」,可是光從名字根本看不出來那天是放假日。像是「山之日」、「海之日」?光聽名稱,不是應該只紀念不放假嗎?台灣也有很多這種只紀念不放假的節日不是嗎?
「春分之日」、「秋分之日」?那不就是節氣嗎?難道 24 節氣每一個都放?「敬老之日」?台灣也有重陽節啊,但也只是敬老發紅包卻不放假的呀?
而且『國定假日』,除了放假本身,還會影響到其他生活節奏。
像日本的大眾交通系統,時刻表通常分成「平日」、「土日」、「日曜/祝日」三種。有好幾次,明明是星期一,照著平日時刻表去搭車,結果車遲遲不來,心裡還想:「不是說日本的公車很準時嗎?這不也會大遲到?」後來才發現,那天原來是「祝日」,車子根本照假日模式在跑。
也有幾次,特地挑了個平日想避開人潮去逛街,結果市區人山人海。又是一個名字聽起來完全不像假日的假日。甚至有些咖啡店、餐廳在祝日是不營業的。
還奇怪的是,明明躲開了某個國定假日,第二天出門,咦?怎麼還是這麼多人?這假到底放完了沒?又不是黃金週,怎麼感覺每次只要一放假,就會一路延伸成連休?
吃過幾次虧之後,我們「痛定思痛」,決心要好好研究一下:日本到底有哪些國定假日?哪些是真的會放假?而那些『虛懷若谷』到看不出是假日的日子,背後又埋伏著哪些文化差異與生活規則?
什麼是「祝日」?日本國定假日的定義與規則
在日本,「祝日」這兩個字就是指「國定假日」的意思,全名是「國民の祝日」。根據《國民の祝日に関する法律(國民祝日法)》,祝日是為了「感謝、紀念或思考對國家或社會有意義的日子」,由政府特別設立的法定假期。
簡單說,只要是在這個法條列出的日子,不管是「山の日」還是「敬老の日」,那天就會被當作正式放假的日子。不僅公司、學校放假,就連電車、公車、垃圾清運等公共服務,也會切換成「祝日模式」。
如果兩個祝日中間夾著一天平日,那個平日也會自動變成「休日」,一併放假,這種假日就是所謂的「三明治假」,日文稱為「国民の休日」。
這種「三明治假」常見的例子:
憲法記念日 (5月3日) 與こどもの日 (5月5日) 之間的 5月4日,這天原本是平日,但因為前後都是祝日,所以自1986年起變成固定的「國民の休日(三明治假)」。
另外,
當敬老の日 (9月第3個星期一) 剛好和秋分の日 (9月22日或23日) 相隔一天的話,那麼中間的那一天平日 (如9月22日),就會自動納入放假,變成日本人稱的「シルバーウィーク(Silver Week)」連假。如果搭配前面的週六、週日,就有可能變成5天連休 (例如 2009年、2015年、2026 年剛好都是 5 天連休,所以這幾年,日本就會有『黃金週』和『白銀週』兩個長連休)。
再來,如果祝日剛好是星期日,那麼通常隔週的週一就會補假,稱為「振替休日」。
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制度叫做「ハッピーマンデー(快樂星期一)」,這個制度將原本固定於特定日期的祝日,統一調整至星期一,讓大家可以享受三連休。例如「成人の日」、「敬老の日」、「體育の日」等,都已移到一月、九月、十月的某個星期一,目的是為了鼓勵日本人去觀光,也連帶提升國民生活品質。
日本目前的祝日,除了紀念傳統節日與節氣(像春分、秋分),也有現代創設的節日(比如2000年才開始的「海の日」、「敬老の日」),這些名稱看起來或許乍聽之下只是為了讓日曆看起來更具意義,但實際上卻是貨真價實的放假日。
日本主要的國定假日一覽
日本一年裡的主要國定假日共計 16 天,若搭配補假與「三明治假」,最多一年可能放到 19 天,包括:16 天祝日、1~2 天三明治假與 1 天振替休日(補假)。
如果再加上 8 月的お盆休み(雖然不是法定假期,但多數公司會安排 3~5 天假期),以及年末年始(從 12 月 29 日至 1 月 3 日,多數企業安排 5~6 天休假),實際可休天數可能達到 27~30 天,遠超過表面上的法定假日數量,同時日本也沒有所謂的補班的制度,放假就是放假,不會為了湊連假,就拿週末來換。
也難怪我總是覺得日本人怎麼老是在放假。
下面是日本內閣府官方公布的最新國定假日清單:日本內閣府|國定假日一覽,大家也可以直接下載國定假日一覽 CSV 檔(可匯入 Google 日曆、Excel 等)。
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,日本一年中四個季節,分別有哪些國定假日。
春季的國定假日
| 日期 | 節日名稱 | 說明 |
|---|---|---|
| 1月1日 | 元日 | 新的一年開始,全國多數人會前往神社進行「初詣」,祈求一年平安。 |
| 1月第2週一 | 成人の日 | 祝賀20歲青年成人,會穿上振袖和袴參加典禮,場面熱鬧。 |
| 2月11日 | 建國記念日 | 紀念傳說中初代天皇神武即位日,有些人會升起國旗慶祝。 |
| 3月20日前後 | 春分の日 | 與秋分一樣屬於自然節氣日,多數家庭會掃墓、供養祖先。 |
春季的假日裡,藏著日本最具儀式感的轉折:從寒冬迎向新生,從個人成長走入社會。元日是邁入新年的日子,而成人の日則象徵年輕人正式步入社會。春分與建國紀念日表面樸實,內裡則根植於對祖先、歷史與自然的敬意。
元日(一月一日),雖然法律上只放假一天,但實際上,多數公司會從「年末年始休暇」期間放假,通常從12月29日一路休到1月3日左右。不僅公司、學校放假,很多餐廳、超市、百貨公司等消閒購物場所也會跟著放假。所以這時候來日本玩,很多地方都會讓你吃到閉門羹,不過剛搬來京都的第一年的年末年始,可能當時疫情剛結束,的確休的時間長達好幾天,到了第二年,就有很多的店家只有在12月31日下午開始閉店,然後1月2日就開門營業了。
而第一次注意到成人之日,是因為那天京都街頭隨處可見穿著華麗振袖和服的年輕女孩,與家人、朋友拍照紀念成年,成為京都冬季一道獨特的風景。這天,京都市府會舉辦一場名為「はたちを祝う記念式典 (祝賀二十歲的紀念典禮)」的活動,邀請年滿二十歲的年輕人參加。會場氣氛莊重,每個年輕人都穿著傳統和服(女生多為振袖,男生則是羽織袴。 ),由市長致詞,新成人代表發表宣言,在正式典禮外,還可能舉辦各種紀念活動,如合唱、表演、抽獎、舊友重逢等,還蠻熱鬧的。
成人之日前一天(1月第二個星期日),會在三十三間堂(蓮華王院)舉辦一項傳統且具代表性的射箭比賽,這項比賽稱為「全國大的大會」或「三十三間堂通し矢」。 這項活動是京都開年的重要文化盛事之一,吸引全國各地約2000名新成人弓道選手參與,展現傳統弓道技藝與成人儀式的莊嚴氛圍。參賽者的服裝也相當吸睛,男生穿著傳統弓道服,女生則身著華麗的和服 袴,頭戴鮮豔髮飾,背著長弓,充滿傳統美感與氣勢,被譽為「冬季京都風物詩」,成為京都冬季的代表性景觀。
三十三間堂通し矢的歷史可追溯至鎌倉時代至江戶時代,當時射箭高手會在三十三間堂的長廊進行遠射比試。這項活動後來演變為新成人慶祝儀式的一部分,結合了弓道傳統與成人禮的文化意義。
比賽當天,三十三間堂內還會舉行楊枝加持的祈福儀式,吸引參觀者前來祈求健康與好運,遊客不僅可自由觀賞比賽,也能參拜寺內千尊佛像。
春分,乍看之下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讓人很難直覺聯想到它是日本的國定假日。但在京都,即使你沒注意到放假這件事,也很難忽略春分的存在。因為這段期間,幾乎每間商店、百貨公司,甚至車站,總會掛滿寫著「春分」的海報、標語與宣傳招牌,彷彿整個小城都在提醒你:春分快到了!
對日本人來說,春分不只是節氣,更是掃墓祭祖的重要時節。
夏季的國定假日
| 日期 | 節日名稱 | 說明 |
|---|---|---|
| 4月29日 | 昭和の日 | 前昭和天皇生日,也是黃金週的起點。 |
| 5月3日 | 憲法記念日 | 紀念1947年日本憲法實施。 |
| 5月4日 | みどりの日 | 『綠之日』原為昭和天皇誕辰,因其熱愛自然而得名。 |
| 5月5日 | こどもの日 | 又稱男孩節,家庭會掛鯉魚旗、供應粽子與柏餅。 |
| 7月第3週一 | 海の日 | 夏日海邊旅遊啟動的信號,也象徵感謝海洋恩惠。 |
| 8月11日 | 山の日 | 2016年起新增假日,設立目的為感謝山林,鼓勵登山與自然活動。 |
| 8月13日〜16日 | お盆 (盆節) | 並非國定假日,但多數企業與學校放假返鄉,為祭祖與迎送祖靈的重要時期。 |
夏天最重要的假日,絕對算是「黃金週(ゴールデンウィーク / Golden Week)」了!
黃金週是日本一年中最長的連續假期之一,主要由 4 月 29 日的昭和之日、5 月 3 日的憲法記念日、5 月 4 日的綠之日,以及 5 月 5 日的兒童節組成。如果這段期間剛好銜接週末,或中間插入「國民的休日」(也就是俗稱的三明治假),放假天數就可能延長至 5~9 天,甚至因假日落在週日而補休,形成超過一週的長假,是許多日本人選擇返鄉或出遊的黃金時段。
雖然 4 月 29 日和 5 月 3 日之間的幾天(例如 4 月 30 日、5 月 1 日、5 月 2 日)不是法定假日,但在實務上,許多企業會鼓勵員工請假或直接安排公司休假,使這幾天成為「變相放假日」。再加上若整體連假排得剛好,像是週末與祝日緊密連接,也會讓整個黃金週拉長成七天、甚至九天的超長假期。因此在這段時間,不少商店、銀行、公共機構的營業時間也會有所變動,機票、飯店、觀光景點等價格通常大幅上漲。如果想在這個時候來日本玩,基本去哪裡都是人擠人,除非喜歡這種氣氛,不然真的旅遊品質會大受影響呢!
海の日與山の日雖然不如黃金週那樣盛大,但在地方城市常會配合辦理煙火大會、祭典與登山活動。
而從 七月開始的一整個月,京都則進入祇園祭。
祇園祭最熱鬧的日子是7月16日與7月17日。其中,7月16日宵山當晚,京都市中心會封街舉辦夜市,四条通與烏丸通變身步行者天堂,數十座山鉾點燈展示,沿街攤販林立,熱鬧非凡;
而7月17日早晨則是山鉾巡行,巨大神轎依序通過市區主要幹道,為整個祇園祭掀起高潮。這兩天是體驗傳統與祭典氛圍的最佳時機,雖然一樣是人擠人,但是還蠻值得參與其中,步行者天堂這個大夜市,可以很難得的體驗在京都最繁華的商業區隨意徒步吃吃喝喝,很有意思。
夏天,還有一個只有在京都才會出現的風景,那就是「川床 (又稱納涼床)」。
每年從 5 月 1 日到 9 月 30 日,三条與四条鴨川旁的餐廳、咖啡廳會陸續架起臨河平台,讓客人坐在鴨川之上享受微風與流水聲,這不僅是視覺與味覺的饗宴,也是一種「避暑的儀式感」。
有時走在三条大橋附近,會看到餐廳工作人員搬木板、安裝燈串,逐漸把平台一塊塊拼起來,這種季節感的細節,光是看著都覺得日子在變得柔軟起來。
而夏季的結尾,對京都人來說,還有另一個沈靜莊嚴的高潮:お盆。
盆節(お盆)雖然不是國定假日,但是在京都,幾乎大多數的人都是放假的(稱為 お盆休み),讓大家返鄉祭祖,而 8 月 16 日,盆節最後一天的晚上,京都的五山送り火就成了這段時期最具象徵性的收尾。五座山頭依序點燃「大」、「妙」、「法」、「舟形」、「左大文字」、「鳥居形」等巨型火字,為祖靈照亮歸途,也宣告夏季的靜靜落幕。這不只是傳統儀式,更是京都一年中最深刻的集體情緒之一,我們每年都會去看,一年看一個山,雖然整個過程其實還蠻短暫的,但現場的感覺很壯觀。
秋季的國定假日
| 日期 | 節日名稱 | 說明 |
|---|---|---|
| 9月第3週一 | 敬老の日 | 鼓勵社會尊敬與感謝長者,許多地區會有贈禮或慰問活動。 |
| 9月22日前後 | 秋分の日 | 與春分相對應,也是一個與祖先連結的日子。 |
| 10月第2週一 | スポーツの日 | 原為 体育の日,2020 年改為 スポーツの日。 源自東京奧運的體育之日,宣導健康生活。 |
進入秋季,日本的生活氛圍從夏季的喧囂,轉為一種安靜卻深具情感的節奏。
9月的「敬老の日」與「秋分の日」連成一線,前者致敬長者,後者追思祖先,許多家庭會在這段時間掃墓、探望親人。而10月的「スポーツの日」,則延續東京奧運精神,是全國推廣運動與健康生活的日子。
不過說實話,對住在京都的人來說,秋天真正難以忽略的,從來不是哪一天是假日,而是整座城市的色彩。從十月中下旬開始,楓紅悄悄染上山頭、街角、寺院與河岸,銀杏也在陽光下轉為鵝黃。我們家外面整排行道樹都是銀杏,入秋後整條街道都變得金黃搖曳。每天看著京都一點一滴地轉色,便已目不暇給。原本尋常平淡的日子,也彷彿被渲染得鮮明了起來,難怪京都人總是說「錦秋」。於是,不論是假日還是平日,這個季節最動人的風景,不在行事曆,而在窗外。
冬季的國定假日
| 日期 | 節日名稱 | 說明 |
|---|---|---|
| 11月3日 | 文化の日 | 鼓勵自由與文化發展,學校常舉辦文化祭。 |
| 11月23日 | 勤労感謝の日 | 源自農業祭典「新嘗祭」,如今成為感謝勞動的節日。 |
| 2月23日 | 天皇誕生日 | 現任天皇德仁的生日,由皇居開放參拜。 |
冬季的祝日不多,節奏也隨著季節變得安靜許多。十一月的兩個假日:文化の日與勤労感謝の日,帶有一種淡淡的儀式感,提醒我們在年末將至的時節,依然可以透過展演、閱讀與感謝,把一年的辛勞溫柔收尾。
天皇誕生日並非固定日期,而是根據現任天皇的生日來定。當天皇更替時,國定假日的日期也會隨之調整。
京都此時也逐漸進入寒冷的節奏,假日不喧鬧,更多時候只是靜靜地度過日常,喔!還有耐心的等待飄雪,京都不常下雪,就算下,有時也就是象徵性地飄幾下,但是即便只是這樣的雪,在京都,也夠美的了!
來日本旅遊時,遇上祝日該注意什麼?
- 交通改為假日班表:JR、地鐵、公車多以「假日時刻表」運行,班次減少、銜接時間需特別留意。
- 有些店家反而休息:尤其是獨立咖啡館、選物店或藝廊,祝日有時不營業。
- 鬧區可能大爆滿:即使是平日,觀光景點和商圈仍會因祝日擠滿人潮,特別是假期重疊的時候。
- 限定商品大登場:例如節分的恵方巻、新年的御節料理,以及夏天土用丑日吃鰻魚的習俗,都是節氣與飲食文化結合的展現。
- 地方活動意外精彩:神社廟會、市集、傳統活動經常只在祝日舉辦,是感受日本在地節奏的好時機。
不是假日,但全國都知道:那些「只紀念、不放假」的日子
| 日期 | 節日名稱 | 說明 |
|---|---|---|
| 2月3日前後 | 節分 | 撒豆驅邪迎春的重要節氣日。京都很多的神社都會舉辦熱鬧的節分祭,也會安排福豆撒播與驅邪儀式。 |
| 2月14日 | バレンタインデー (情人節(Valentine's Day)) | 日本的情人節是女生送巧克力給男生的日子,除了戀人,也會送給同事與朋友,衍生出「義理チョコ」文化。 |
| 3月3日 | 雛祭 (女兒節) | 家中會擺飾雛人形、供奉菱餅與白酒,祈求女孩健康平安,是溫馨的家庭節日。 |
| 3月14日 | ホワイトデー (白色情人節 (White Day)) | 情人節的回禮日,男生會送糖果、點心或小禮物回應收到巧克力的女生。 |
| 5月第2週日 | 母の日 (母親節) | 用康乃馨或小禮物表達感謝,百貨與超市會推出限定商品,是重要的親情節日。 |
| 6月第3週日 | 父の日 (父親節) | 與母親節相比聲勢略小,但也有不少家庭會準備啤酒、居家用品等作為贈禮。 |
| 7月下旬〜8月上旬 | 土用の丑の日 | 一年中最熱的「土用」期間(有時一年會有兩天),被視為補身佳機,傳統上會吃鰻魚,鰻魚料理店幾乎座無虛席。 |
除了紅字的國定假日,日本還有許多雖不放假但全國皆知的紀念日,這些日子有的來自節氣與傳統,有的則由現代媒體與商業推動。它們雖然不會影響交通與政府機構營運,但卻在社會文化與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。
像是 2 月的節分,傳統習俗包括撒豆驅鬼、吃惠方卷,京都很多的神社也會舉辦大型節分祭,剛來京都的時候,以為節分是放假日,但其實是不放假的;而 2 月與 3 月的情人節與白色情人節,則充滿粉紅泡泡與巧克力的交換文化,商場也會進入年度業績高峰。
3 月 3 日是女兒節,會擺飾雛人形,象徵祝福女孩平安長大(不公平!為什麼男孩節放假,女兒節不放假!)。
接下來的 5 月與 6 月,則有母親節與父親節,是表達親情的時刻,這兩天都是不放假的;而 7 月至 8 月的「土用の丑の日 (鰻魚日)」,則是一個明確與飲食文化連結的傳統節氣日,吃鰻魚進補的風俗深入人心,幾乎成了夏季日本的一種集體慣例,這幾天鰻魚專賣店都大排長龍,很多連鎖定食店也會推出鰻魚定食。
這些日子雖然不放假,卻也足以改變城市的氛圍,反映了日本文化中的「日常中的儀式感」。如果正好在這些日子來日本旅遊,別錯過這些日子,它們是認識這個國家的另一種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