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海道軟心起士塔食譜與做法:巴斯克起士餡X藍帶塔皮,濃厚蓬鬆的迷你乳酪塔

北海道軟心起士塔食譜與作法
北海道半熟乳酪塔

嗨!大家好,我是 Cassandre,今天的《食不相瞞》,我們要來分享一款,很多人到日本旅遊時都會特地排隊購買的小點心:北海道風軟心起士塔Hokkaido Bake Style Cheese Tart)。

這種迷你尺寸、內餡柔軟濕潤、外層香酥脆口的日式起士塔,早已風靡亞洲甚至世界各地。不僅在日本知名的北海道 Bake 起士塔PABLO 半熟乳酪塔,台灣、韓國、泰國、菲律賓、美國等地,也都有這些日系起士塔的專賣店,它幾乎成了日式洋菓子中最具代表性的甜點之一。說它是觀光客必吃、在地人也愛的「國民級」甜點,真的不為過。

而這次的食譜不是單純復刻某家名店,而是混合了兩種經典的「混血版」:內餡使用了微調後的巴斯克焦香乳酪蛋糕,蓬鬆又帶有空氣感;塔皮則是來自法國藍帶學院的經典甜塔皮配方,酥香鬆脆,與內餡形成絕妙對比,層次感十足。

整體的製作流程其實比想像中簡單,只需先烤好塔皮,再將內餡材料混合加熱煮至濃稠,填入塔殼後進烤箱上色即可。想自己在家也能重現北海道名店風味的朋友,這篇食譜你一定不能錯過!

同場推薦這些日系的經典食譜:
Mr. Cheesecake 的伯爵軟心起士蛋糕:東京名店 Mr. Cheesecake 的復刻版,一定要做做看。
日式鮮奶油草莓蛋糕 (ショートケーキ),你知道嗎?在日本,每個月的22日,是『草莓蛋糕日(ショートケーキの日)』喔:D
藏雪戚風蛋糕,喜歡日式戚風蛋糕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。
還有日本最喜歡的正宗法式甜點:舒芙蕾
孤獨的美食家(孤独のグルメ)裡推薦的東京人氣甜點:蜂蜜蛋糕鬆餅


北海道軟心起士塔食譜與做法

製作北海道軟心起士塔的食材
製作北海道半熟乳酪塔所需的食材

北海道半熟乳酪塔的食材表

📍烤模尺寸:開口直徑 7cm, 底部直徑 4cm, 高 2cm 📍份量:6個迷你起士塔

☞ 塔皮

  • 低筋麵粉 100g
  • 杏仁粉 16g
  • 純糖粉 35g
  • 冰的無鹽奶油 60g
  • 鹽 一小撮,約1g
  • 全蛋液 20g, 打散

☞ 起士內餡

  • 奶油乳酪 150g
  • 細砂糖 45g
  • 雞蛋 44g
  • 鮮奶油 75g
  • 低筋麵粉 4g
  • 檸檬汁 5g

使用我們的甜點熱量與營養標示計算機,查看這個食譜的營養標示資訊。

北海道名店風軟心起士塔做法步驟

  1. 把麵粉、杏仁粉與糖粉過篩完後倒入料理機中,加入鹽,充份混勻
  2. 加入切成小丁的冰凍奶油,攪打成砂礫狀,加入打散的蛋液,打到略為成團的程度
  3. 以刮板碾壓麵團,幫助麵團更細緻融合,也可以用掌根往前推碾,次數不用多,大概1~2回,處理好後包上保鮮膜,拿去冰箱冷藏最少半小時,夏天天氣熱,可以冰一小時
  4. 將塔皮麵團擀成 0.3~0.4 公分厚,可使用比塔模直徑大 2.5~3 公分左右的切模切成圓形,也可以直接用刀子切,接著把塔皮放入塔模裡,用手指輕輕幫助貼合,然後從正側邊垂直切掉多餘的塔皮
  5. 放入比塔模略小的馬芬紙模,倒入適量派石(若天氣熱,進烤箱前可再冰個二十分鐘)
  6. 烤箱預熱180°c,先進行15 分鐘的盲烤,取出派石後,再烤15分鐘,烤完後在層架上稍微放涼後再脫模(時間請依自家烤箱調整)
  7. 接著來做內餡。小鍋裡加入奶油乳酪和糖,以小火加熱幫助軟化,並不時攪拌,完全融化混勻後離火備用
  8. 在起士糊中加入鮮奶油,攪勻後再加入打散的蛋液和檸檬汁(若做大份量,蛋要分次加入),直接全部份混合後,把低粉過篩加入,再次混勻
  9. 重新回到爐上,以小火將起士糊加熱至 80°C 左右,期間要不斷攪拌以免燒焦,在溫度快達到時會有一點結塊感,但持續攪拌就會滑順細緻,這時蛋液和麵糊已熟化,離火
  10. 將起士內餡過篩後,像做卡士達醬那樣以保鮮膜完全貼和表面,送進冰箱冷藏最少三十分鐘
  11. 取出內餡,以攪拌器攪打 3~4 分鐘至蓬鬆柔軟,將內餡倒入擠花袋中,均等地擠入塔殼裡,可用熱湯匙整型,完成後送進冷凍庫冷凍兩小時
  12. 烤箱預熱 220°C,將一顆蛋黃混合1/4小匙的水或牛奶,以刷子沾取蛋黃液均勻地塗在起士餡的表面,然後烘烤 15~18 分鐘,或直到表面金黃上色即可
  13. 出爐後稍微放涼即可享用,溫吃、放涼吃或冰冰吃皆宜

詳細的製作步驟可參考影片:北海道名店風軟心起士塔

製作北海道名店風軟心起士塔常見問題與注意事項

這款軟心半熟起士塔雖然做法簡單,操作步驟也不多,但在塔皮處理與內餡烘烤上,還是有一些細節值得留意,以下為幾個製作時常見的提問與小技巧整理。

塔皮的厚度有特別要求嗎?家裡沒有切膜該怎麼辦?

塔皮的厚度,建議是桿成0.3~0.4公分厚,這樣的厚度烤出來的口感是最適當的,不會因為塔皮太厚而顯得口感太硬,也不至於太薄而變得過於脆弱,同時也會失去塔殼的存在感。

這次使用的塔模開口直徑是 7 公分,建議塔皮切出的圓片直徑約為 9.5 公分,才有足夠的邊緣可以包覆塔模,並維持適當厚度。塔皮如果切得太小,為了貼合塔模就得過度拉扯或壓薄,反而會影響口感。如果家裡沒有適當的切模,可以直接用刀子切,即便切的不夠圓也是沒關係的,鋪進塔模之後就自然是圓的。

此外,我們是用刀子從塔模的側邊垂直切去多餘的塔皮,這樣做能讓塔殼出爐後有一圈帽緣般的外型,看起來非常可愛有特色。

盲烤時沒有派石怎麼辦?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嗎?

塔皮盲烤的時候,通常會使用專用的烘焙派石來防止塔皮膨脹或變形。如果家裡沒有這種專用派石的話!可以改用家中常見的材料來替代,比如白米、紅豆、綠豆、黃豆或白砂糖都可以,效果一樣很好。這些材料使用後只要冷卻、乾燥保存,下次還能重複使用,非常環保又不浪費。

此外,由於這次使用的是小尺寸的塔模,如果鋪上傳統烘焙紙或鋁箔紙來壓塔皮,容易導致內部變形、不夠平整。所以這次我們採用更簡單的方式,直接使用杯子蛋糕的紙模,再加入米或豆子當作重物,進行盲烤。這種方式能讓塔皮維持完整形狀,且出爐後內部還會有漂亮的放射狀壓痕,比起一般壓石更方便又好看,推薦大家嘗試看看。

為什麼內餡要先煮過呢?不能一起烤嗎?

如果把生內餡和生塔皮一起烤,困難度相當高,因為兩者熟成所需的時間與溫度落差較大,又如果是把生內餡和盲烤過的熟塔殼一起烤,內餡還沒熟,塔殼就會烤過頭。所以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分開處理。先將塔殼盲烤,再把內餡煮熟。

內餡煮到 80°C 左右是為了讓其中的雞蛋與麵粉完全糊化,也就是熟化過程的溫度門檻。這樣做的好處是:進烤箱之後就不再需要過度加熱,只需上色就好,可避免內餡過度膨脹或爆裂,也能保留濕潤滑順的質地。

整體操作類似巴斯克起司蛋糕的做法,但這次因為使用塔模,內餡不能過於稀薄。適當的預煮與濃稠度是成敗關鍵,務必記得保持小火、邊煮邊攪。

為什麼擠好的內餡要冷凍兩小時?

這步驟是為了讓內餡定型、維持造型,同時也能讓烘烤過程中的受熱更穩定。擠好內餡後,表面可稍微整平或塑形,再冷凍至少兩小時,這樣送進烤箱以高溫、短時間烘烤時,內餡的中心部分不會過熟,依然能保持軟心(半熟狀態),而表面則呈現漂亮的金黃色澤,這樣的外酥內軟對比感,正是軟心起士塔(半熟乳酪塔)最迷人的經典特徵。

成品表面怎麼烤才會漂亮上色?

烘烤時將烤箱預熱至 220°C,以高溫短時間快速上色,約 15~18 分鐘即可。這個步驟可以讓表皮迅速焦糖化,產生濃郁香氣與誘人色澤,但內餡仍保有濕潤與彈性,不會被過度烘乾。

如果想讓表面更有光澤,可在冷凍前在內餡上刷一層蛋黃液(或牛奶),也能烤出類似焦糖蛋塔的迷人外觀。

北海道半熟乳酪塔食譜與做法影片